5G创新处于数字化变革的中心,毫米波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使能技术,业界预测,2022年,5G毫米波将在中国开始试商用,全球的产业链厂商和运营商正在为之努力。
目前,全球5G部署基于两大类频段,一个是6GHz以下频段,另一个是毫米波频段。在5G部署初期,中频段在速率/容量与覆盖能力上相对平衡,是5G基础网络建设的首选。但从长期看,随着移动数据业务量持续高速增长,未来单靠5G Sub-6G很难满足热点区域的超高容量需求。
13b5cedb11f6e9987ee53165380633e.jpg
“毫米波具有丰富的频谱资源,在5G成熟期引入5G毫米波作为容量补充是业界趋势。”近日,中信科移动副总工程师蔡月民在接受《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和Sub-6G相比,5G毫米波技术同时支持大带宽和较低时延,在某些特定应用上具有优势,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前景。
“从毫米波的特点看,高速率是其突出优势,能帮助移动运营商快速吸热,但毫米波的覆盖能力存在短板,无法适用于对于容量和覆盖需兼顾的场景,难以作为基础覆盖。另外产业成熟度还相对较低,终端增长相对Sub-6G缓慢,当前全球毫米波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尚处于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蔡月民进一步表示。
同时,蔡月民指出毫米波尚存四大挑战。
一是全球毫米波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关键器件和芯片成本较高,并且存在卡脖子问题。通常来看,完整的毫米波系统包括射频前端、基带等组成部分,毫米波相对于低频段,整体产业链完善程度还不足够。
二是毫米波终端增长相对缓慢。5G毫米波市场的发展除组网需求之外,还依赖于5G毫米波产业链的成熟,需要终端、网络、芯片和器件、应用等各方面协同推进。
三是杀手级典型应用待进一步发掘。5G毫米波部署场景,也需要持续挖掘,除了公网的补盲和吸热之外,还要考虑行业专网和大带宽回传等场景,以便充分释放毫米波技术的潜能。
四是毫米波AAU整机效率、整机成本有待进一步优化。
GSMA 显示,预计2034年,中国使用毫米波频段所带来的经济受益约为1040亿美元。除了传统基于移动运营商的信息通信业务外,5G毫米波技术在制造等垂直行业领域也有其应用场景。
据了解,从5G的部署规律来看,5G建设初期将以中低频段为主,形成覆盖全国的基础大网;在5G基础网络基本完成后,业务发展的成熟期,毫米波将作为热点低成本的扩容方案逐步规模应用,预计还会有2到3年的培育期。
“未来的成熟网络,应充分发挥低、中、高频段自身特点并进行多样化组合应用,才能充分释放5G潜能,使得相关产业朝着5G应用性能最佳和规模经济最大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蔡月民表示,随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器件成本的持续降低,预计未来3到4年毫米波能给移动运营商提供高效经济的扩容方式,帮助降低整体建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