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改变世界的有力方式,AI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产业格局。12月27日下午,百度Create 2021(百度AI开发者大会)正式拉开帷幕,让AI与汽车行业的跨界协同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在本次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位执行官李彦宏宣布,2022年上半年,集度将公布首款概念车,并在2023年量产交付首款汽车机器人。据介绍,集度研发的汽车机器人将拥有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贯穿“自由移动”“自然交流”“自我成长”的三大产品理念。
“拥有情感和智慧的革命性汽车机器人,将会带来一场出行方式的长远变革。”在本次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彦宏如是说。
现阶段,我国智能汽车行业正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前有蔚来、小鹏、理想这样的新起之秀崭露头角,后有吉利、长城等传统车企高举“不破不立”大旗,向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强势转型。
这边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激战正酣,那边以百度、小米、华为和OPPO等为代表的ICT企业,亦纷纷涌入智能汽车赛道抢占一杯羹。
在众多窥伺智能汽车“大蛋糕”的竞争者中,百度的智能汽车产品似乎别具一格。早在今年服贸会上,众多与会者就已经瞥见百度智能汽车产品的一道掠影:没有窗户,更找不到门把手,自动鸥翼门、全玻璃车顶与外部传感器融为一体。同时,车内还不设方向盘、踏板,除了超大曲面屏、智能控制台、只有两个零重力座椅。
如此外观奇特的智能汽车,正是李彦宏口中的“汽车机器人”。
从李彦宏此前的叙述中可知,李彦宏认为,未来的汽车会变成“汽车机器人”,未来“机器人”的形态会很像一辆汽车。
当汽车与机器人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模糊,汽车机器人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很多智能化特点,自动驾驶、智能助理、忠诚陪伴和自我学习就是很重要的几大特点。
在本次大会上,李彦宏又借助集度汽车机器人这一百度旗下很新产品,将汽车机器人的概念做了进一步更新。他表示,即将于2022年上半年发布、于2023年量产的集度汽车机器人主要有三大功能,分别是自由移动、自然沟通和自我成长。
李彦宏对这三大特点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具有L4级智能驾驶能力,使汽车机器人可以“自由移动”;多场景下的人车交互和jing确的语音语义识别功能,使其能与人类“自然沟通”;基于AI、大数据驱动的机器人能够自我学习和迭代,使其能够“自我发展”。
截至目前,集度汽车已成立200余天,完成了从产品概念样品到模拟样品的正式转变。预计在今年年底,集度汽车将会实现高速域和城市域的智能辅助驾驶。在新技术研发成果的加持下,集度汽车机器人神秘面纱下的“花”与“果”,同样值得业界期待。
芯片产能预定提上日程
在2021年年尾,李彦宏宣布集度汽车机器人将于2023年量产,这一消息现在听起来似乎为时尚早。但实际上,集度汽车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并不是一蹴而就,比如芯片的定制化设计、芯片产能的预定等规划就需要做到未雨绸缪。
由于汽车机器人需要兼具人类的感情和意识,芯片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需要与汽车机器人的产品进行整体适配,并进行定制化设计。公开信息显示,现阶段,集度汽车已经开始启动预定芯片产能计划,集度汽车机器人的量产似乎已经被提上日程。
进入到2021年下半年,集度汽车曾多次传出与芯片有关的“绯闻”,在芯片领域动作频频。此前有消息称,高通高管到访集度汽车上海总部,疑似为预定芯片产能进行洽谈。除此之外,博世高层也被曝光曾造访集度汽车上海总部。而就在上月,集度与芯片的传闻已然成真。11月30日,集度汽车正式携手百度和高通发布公告,宣布将在2023年上市国内首款采用第四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根据已有信息,目前集度汽车机器人的智能化研发进展似乎一切顺利。
高算力芯片发挥AI能力
根据集度汽车发布的公告,现在,高通已经成为推动集度汽车机器人早日出炉,并且尽快实现量产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而事实上,集度汽车与高通的联合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众所周知,强大的AI能力是集度汽车机器人的重心竞争力,而在软硬件协同创新的时代潮流下,要想完全发挥出集度汽车机器人基于百度Apollo软件平台的AI能力,就需要高算力的芯片作为基础并提供算力支撑。
高通骁龙8295的强大算力能够充分发挥百度Apollo软件平台的AI能力,这种AI能力使得集度汽车机器人更加“类人化”,具备可自由移动、可自然交流、可自我进化的基础能力。
正如高通技术公司高等副总裁兼汽车业务总经理Nakul Duggal所表示的,当今汽车架构正在发生变化,以满足消费者对车内先进的高算力和连接能力的需求。这一变革也带来了消费者对于开放、可扩展平台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与百度、集度的携手,高通第4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能够打造全新驾乘体验。
汽车智能化趋势已然势不可挡。百度等互联网大厂、高通等芯片企业正在为智能汽车赛道注入大量全新元器件和智能新技术,推动汽车智能化加快升级,也让垂直线型汽车产业供应链变为立体交叉的出行服务生态系统。透过集度汽车机器人的这一扇窗,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未来出行的全新蓝图,也是汽车产业格局的又一个重塑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