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产业链涨价潮不断来袭。
一方面,锂电中游大幅度涨价增加了电池厂商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向好,导致动力电池涨价预期较为强烈。
具体来看,动力电池产业链的中游材料,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电解液、铜箔等产品价格均出现较大涨幅。
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11月25日,电池级碳酸锂连续三日报价突破20万元/吨,创下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的4.35万元/吨上涨359.8%,年初至今上涨277.4%。
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30日,部分锂电材料报价再度上涨,四氧化三钴涨2500元/吨;碳酸锂涨4000元/吨;氢氧化锂涨1000-2000元/吨。此外,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在一年内大幅波动。
面对动力电池材料价格的疯狂上涨,动力电池的价格随之有所提高,甚至为了保障材料供应并控制成本,不少电池企业祭出囤货大招,其中对六氟磷酸锂的qiang购很为激烈。
另一方面,在电动化的浪潮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热门,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维持高景气,这也是导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的一大因素。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逐月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入爆发式增长新阶段。据乘联会很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为32.1万台,同比大增超过141%,而今年1-10月份新能源车零售总量已达213.9万台,同比增长超过191%。
在装机量方面,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达113.1GWh,同比累计上升173.3%。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57.3GWh,同比累计上升102.1%;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55.6GWh,同比累计上升334.2%。
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逐渐提高,拉动电池的需求提高,使电池产能需求加大,传导至电池厂家。
台湾电子时报报道称,电池模组厂已获通知,因电动汽车、储能等下游需求拉升,明年年初,圆柱形锂电池电芯将再次涨价,涨幅5%-15%。且预计电池涨价潮将延续至2023年。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此前坚持明年不涨价的一线电池厂出现动摇,开始通知已签约定合约的客户重新协议价格,报价将调涨20%左右。在下游需求旺盛的背景下,预计2022年锂电厂商报价有望开启涨势。
实际上,10月以来,国内电池厂商便陆续调价的相关报道不断。
10月13日,鹏辉能源传出一份涨价函,决定所有新订单将执行大宗联动定价,上调幅度视各产品材料占比及涨幅而定。
10月25日,比亚迪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在市场中公开,表示电池产品含税价格上调不低于20%,并自11月1日起所有新订单将执行新价格。
宁德时代对海外动力电池客户提价5%,国内层面尚未开启涨价,但市场预期可能在明年执行新价格,预计调幅在3%-10%之间。
此外,国轩高科、孚能科技也在考虑涨价的相关事宜。
值得注意的是,在议价能力上,电池产业链中游议价权相对较弱,上游锂矿、下游电池厂商两端相对更强,所以,下游动力电池厂商涨价也并不意味着锂电中游就能够跟随涨价。
后续随着电池厂商向下游提价转嫁上游成本压力,动力电池涨价预期较为强烈。
然而反映在车企端,车企们是否要调价应对呢?
此前,理想汽车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面对动力电池成本等上涨情况,理想汽车目前没有涨价计划。
也有部分车企在面对动力电池以及轮胎原材料成本上涨时,采取了上调价格的行动。特斯拉先后上调了两次价格,11月24日,后驱版Model 3由原先的25.09万元涨至25.5652万元,而后驱版Model Y则由之前的27.6万元涨至28.0752万元,两款车型均涨价4,752元。
今年以来,受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车型配置调整等因素影响,特斯拉已经多次在海内外市场调整了车型价格。
广汽埃安将2022款广汽埃安Y售价区间定为10.96万-15.76万元,相较现款车型售价均有所上涨,其中顶配车型上涨了9,000元。
上调新能源汽车价格,不仅会给消费者增加负担,还会延缓电动车行业的降低成本的进程。不过,目前宣布涨价的车企还在少数,虽然特斯拉涨价的消息不断传出,但实际上,其第三季度平均售价同比下降了6%。
且考虑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明显上升,规模效应等因素可以冲低电池等成本上升的影响,整车成本还有可能因此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