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发布了2020年年度。显示,2020年,中芯国际实现总收入39.07亿美元,同比增长25.4%;毛利为9.21亿美元,同比成长43.3%;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7.16亿美元,同比成长204.9%。其实,不光是中芯国际,很多晶圆代工厂商都发布了2020年年度。从年报中,我们可以窥见半导体晶圆代工领域的哪些信号?
晶圆代工景气上升,供应链风险需警惕
以中芯国际为例,在众多业务中,晶圆代工业务营收占据了公司业务的绝大部分营收,占比为88.9%。事实上,无论是中芯国际还是其他晶圆代工公司,现在几乎所有晶圆代工厂都在满负荷运载。
创道投资咨询总经理步日欣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基本全球所有的晶圆代工厂都是产能满满,而且订单基本是预付款。基于此,步日欣认为,在2021年,晶圆代工业务大概率会维持高景气度。对于几乎所有晶圆代工公司来讲,未来的业务营收占比极有可能会继续提升。
晶圆代工业务火爆的背后,必然是高涨的芯片需求。对于芯片业的从业人员来说,一方面要看到晶圆代工业务的“利”,但也要看到芯片需求暴涨背后的供应链风险。步日欣向记者表示,业内不能忽视整个产业的供应链风险,要看清楚芯片需求大幅提升的驱动力在哪里、会不会是短期的炒作行为?
“业内需要谨慎看待(芯片需求),避免大起大落的(需求)波动,影响整个产业的正常发展。”步日欣说。
同样以中芯国际为例。在应用领域方面,2020年,中芯国际各应用分类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记者注意到,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和消费电子类应用是中芯国际晶圆代工业务的营收重点。根据 ,智能手机类应用收入占其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44.4%,收入同比增长21.7%;智能家居类应用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17.1%,收入同比增长22.3%;消费电子类应用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18.2%,收入同比增长6.5%。
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和消费类电子应用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宅经济”的驱动,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宅经济”让居家办公、远程教育和家庭娱乐渐成潮流。在这种趋势下,芯片代工需求必然会日益旺盛。在步日欣看来,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等将持续为全球晶圆代工厂贡献业绩。
“不管是‘宅经济’,还是数字经济,一切信息通信的基础都是芯片。未来,消费电子类产品、智能终端以及信息化与各个行业的结合,肯定是上游芯片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步日欣说。
成熟制程将成国内厂商业务重点
对于大多数国内晶圆代工厂商来说,成熟制程是一条很好的发展路径。中芯国际作为国内最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厂商,依旧将成熟制程作为了自己的营收重点。从中芯国际昨天发布的年报中可知,2020年,中芯国际来自90纳米及以下制程的晶圆代工营收比例为58.1%,而2019年,这一数字为50.6%;55/65纳米技术的收入贡献比例增长至30.5%。
为什么成熟制程有望在国内半导体制造领域大显身手?除了复杂的国际形势导致EUV光刻机“进不来”之外,后摩尔定律时代的到来也赋予了成熟制程更为重要的角色。
在后摩尔定律时代,先进制程的研发已经陷入瓶颈,传统意义上的摩尔定律逐渐逼近物理极限。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此前表示,近年来,半导体产业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20纳米为例,当半导体工艺从28纳米推进到20纳米,单个晶体管的成本提高了,这就进入了所谓的后摩尔时代。
兴业证券数据显示,83%的市场在10nm以上节点的创新空间巨大。现阶段,国内企业虽然在先进制程的研发方面不占优势,但成熟制程面向的广阔市场同样为众多企业搭建了大展拳脚的舞台。
半导体行业专家莫大康曾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国内企业应坚持“两条腿走路”战略,在研发先进工艺的同时,也要积极布局成熟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