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联合网信办发布《IPv6流量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推动我国IPv6规模部署从“通路”走向“通车”,从“能用”走向“好用”,网络作为这条信息高速公路,自然是致力于把路修得“路基扎实、路面宽平、路标清晰、路网智能”。然而看到目前我国IPv6流量占比相比网民占比仍然偏低。从终端、网络到网络应用多环节的统筹协作,提供灵活多样的业务场景、智能可靠的网络承载、差异化的用户体验,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和促进用户IPv6迁移升级,促进流量的提升。
IPv6网络铺设已基本扎实
为了让IPv6从“能用”到“好用”,需要在“路基扎实”和“路面宽平”上下功夫。网络侧需要保证端到端网络质量和CDN质量,落到网络端到端的质量上,可以从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提升:一是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包括千兆光网、新建5G网络、新增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新型交换中心要同步部署IPv6。二是网络业务平台方面,要提高物联网平台IPv6地址分配和连接统计能力,完善数据中心IPv6业务开通流程,提高按需扩容数据中心IPv6出口带宽能力,增强域名解析服务器IPv6解析能力。三是网络运营系统方面,要提高IPv6的网络运营、业务受理开通、故障排查等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IPv6单栈专线开通流程。
谈到内容分发网络(CDN)质量上,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提升:一是继续推进CDN网络软硬件设施IPv6能力的升级改造,包括基于IPv6的内容回源功能、新增CDN节点默认支持IPv6能力。二是提升CDN网络在IPv6下的响应时间、访问成功率、解析时延、建连时延等方面的性能指标。
提升流量需所有指标同步发力
根据国家IPv6发展监测平台数据,2020年底我国IPv6活跃用户4.62亿,2021年目标是5.5亿,网民占比超过50%。同时,2021年底移网IPv6流量占比17.21%,2021年目标20%,固网IPv6流量占比3.98,2021年目标5%。可以看到IPv6流量占比相比于网民占比的确偏低。
当然我们还应该了解,影响IPv6流量占比指标的因素是多元化的,包括终端支持度、活跃用户数量、基础网络支持度、网站应用支持度、云端支持度等。
限制终端IPv6流量占比有多重因素,一方面是移动终端、家庭网关、家用路由器存在部分不支持IPv6能力的老旧终端、替换决策权在最终用户。另一方面,具备IPv6能力的终端默认开启IPv6能力占比较低。
目前三大运营商骨干网、城域网、移动网及互联互通点均100%具备IPv6能力,数据中心(IDC)、内容分发网络(CDN)、云平台、递归域名服务器100%具备IPv6能力,但也应看到,商业互联网TOP100网站IPv6支持度仅40.22%,政府、央企、高校、媒体、金融、教育等领域头部网站支持率均值不足60%。
可以说,终端、网站应用对IPv6的支持度不足,是我国IPv6规模部署过程中从通路到通车面临的两大挑战。究其原因,终端方面,目前已具备IPv6能力的终端中,部分默认未开启IPv6或者双栈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能获得IPv6地址的终端数量。网站应用方面,目前网站及应用大多数是IPv6 可达,更深层次的链接还未支持IPv6访问。直播、游戏等流量集中的应用,核心内容支持IPv6访问的较少。
培育IPv6生态需两条腿走路
要提升用户IPv6迁移升级的意愿和热情,需坚持“政策引导”和“技术升级业务创新”双向并行。
2017年以来,国家部委发文推动IPv6发展,注重政策连续性,又聚焦于环节协同,有统筹机制、有具体目标、有资费优惠政策,从这次的工信部的《专项行动计划》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文件在IPv6生态构建方面遵循“以应用带动流量突破”的总体思路,提出商业互联网及应用、工业互联网及应用、智慧家庭、应用创新四个方面的具体任务,为进一步的政策引导指明了方向。
今年以来,中国的IPv6规模化部署推进迈入了新的阶段,路铺已铺好,但只有路标清晰、路网智能,才能吸引更多的车流物流,这就需要IPv6的技术向IPv6+ 演进,以支撑路网能力的升级。
IPv6+”是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体系,包括协议创新、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协议创新以SRv6、网络切片、随流检测、BIERv6和APN6等内容为代表;技术创新以网络分析、自动调优等网络智能化为代表;业务创新则以5G承载和云网融合为重点应用场景为代表。
从终端、网络到网络应用多环节的统筹协作,提供灵活多样的业务场景、智能可靠的网络承载、差异化的用户体验,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和促进用户IPv6迁移升级。
IPv6+开启智能IP时代
在开展协议、技术和业务创新方面,我们应遵循“推共识、制标准、立标杆、做推广”的推进策略。逐步有序的推进“IPv6+”网络和技术创新。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明确提出要加快IPv6分段路由(SRv6)等“IPv6+”网络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及标准研究的进度,扩大现网试点并逐步实现规模部署。二是加快技术标准的研制,规范IPv6应用创新的研发和推广,明确提出要在IPv6监测评测、“IPv6+”新技术、IPv6单栈应用等领域加强行业标准研制,并积极推进相关国家标准建设。三是加大“IPv6+”应用试点,通过组织开展IPv6规模部署优秀 征集、IPv6创新大赛等活动,激发市场主体IPv6应用创新活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
IPv6+技术创新激发IPv6潜能,推动我们迈入联接可任意、体验可保障、应用可感知的智能IP时代。从国家层面讲,IPv6+是我国数字化转型最坚实的技术底座,可以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从企业角度讲,对运营商来说,IPv6+主要价值在于协议简化统一承载、简化网络跨域实现、灵活的网络编程空间及较强的可扩展性。
中国联通认为IPv6+网络编程和算力网络结合提供了创新平台,通过可编程空间,使能运营商网络增强网络智能来感知算力,调度服务,最终实现算网一体。对应用企业来说,IPv6+为企业提供智能灵活的组网方案,按需随选的业务选择、高性能差异化的用户体验、智能可靠的安全保障。从公众角度讲,IPv6+推动了智慧家庭领域的探索应用,为实现万物智联提供了基础。可促进包括智能家电、流媒体应用、视频监控、家具控制等系统的一体化应用,为日常生活带来变革性体验。